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對經濟吹暖風 G20被寄予厚望 本文來源于:21世紀經濟報道 發(fā)布時間:2016-3-22 一年一度的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于3月21日在北京閉幕。這一每年在全國兩會之后舉辦的平臺,已經成為向全球企業(yè)界傳遞經濟政策走向的最重要平臺之一。對于判斷一整年的經濟及改革政策走勢,每年都具有風向標意義。從參會的構成也可以看出這一論壇的重要性,今年的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吸引了全球86家著名跨國公司和62家中國頂尖企業(yè)主要負責人,以及60名中國部級官員,包括世行、IMF、OECD、亞開行、亞投行等諸多國際組織負責人、著名經濟學家參與。 在2016年初的冬季達沃斯經濟論壇上,中國議題已成為關注焦點之一。2015年,中國的股市出現異常波動,爾后8·11匯率改革又使得海外對中國市場過度反應,一段時期形成了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與此同時,全球大宗商品暴跌、金融市場動蕩,經濟低迷。在如此形勢下,如何看待中國經濟走向,尤其是新五年計劃下的中國經濟走向,成為本次論壇的核心議題。 3月20日,論壇的開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作了一個多小時的長篇講話,對中國在過去一年和“十二五”時期取得的成就、對未來一年和五年的發(fā)展規(guī)劃,進行了全面闡述。雖然整體上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是近期有回暖向好的跡象,張高麗列舉用電量、就業(yè)率、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后說,“一季度經濟能夠實現開門紅! 張高麗指出,過去五年是中國發(fā)展很不平凡的五年,我們圓滿完成“十二五”規(guī)劃主要目標任務,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fā)展成就。推進“十三五”經濟社會發(fā)展,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這一判斷也在本屆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有諸多體現,除張高麗講話外,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對今年外貿形勢也作出了判斷,“3月份會有比較大的回升!蓖瑫r,他還指出,雖然今年中國外貿沒有制定量化的增長目標,但是有“回穩(wěn)向好”的定性目標,他對實現這一目標有信心。雖然今年1、2月份的許多經濟指標仍不樂觀,比如,工業(yè)增加值增速創(chuàng)下5.4%的新低,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PMI都創(chuàng)新低,但是一二月因春節(jié)因素,企業(yè)生產和基建項目都會受到明顯影響。近期,房地產銷售回暖帶動房地產開發(fā)投資企穩(wěn),且1月份銀行信貸超過2萬億,這些都對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形成有利的支撐因素。 此外,人民幣匯率近期也逐漸走穩(wěn)。去年,市場上對于人民幣貶值的預期較為強烈,而受制于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影響,國內的貨幣政策受到制約,市場期待的降準遲遲沒有到來。但是,今年美聯儲的降息預期大幅降低之后,人民幣貶值預期也逐漸減弱。繼兩會記者會之后,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再次對人民幣匯率情況進行了解釋,“對中國整體經濟和改革發(fā)展的判斷、以及對中國匯率水平的判斷回歸理性后,就會恢復正常,F在看來,這個數據(指外匯儲備降幅)非常明顯的有所減緩! 與中國經濟短期向好的趨勢相比,全球經濟則仍然身陷泥潭,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在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的發(fā)言稱,IMF把全球經濟目前的狀態(tài)稱為“新中庸”,而他稱之為“病態(tài)”。他認為,主要原因是全球總需求短缺。世界銀行副行長英卓華則在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發(fā)言中分析了全球經濟下行的原因,她稱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勞動人口下降、生產效率下降以及全球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地緣政治沖突都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許多商界人士則對美國和歐洲的政治形勢表示擔憂,例如美國大選的情況,如果特朗普當選,會否對全球貿易更加不利;又如英國脫歐公投若被通過,對英國及歐洲經濟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難民問題也對歐洲政治和社會結構帶來新的挑戰(zhàn)。雖然中國經濟短期向好,但是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仍然預示著風險所在,中國亦需要未雨綢繆。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形勢下,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經濟合作平臺,G20被寄予了厚望,這也是本屆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的焦點議題之一。對于目前一些發(fā)達經濟體采取的量化寬松或負利率政策,不少經濟學家并不看好,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已越來越低,負利率政策很難起到效果。 因此,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得到更廣泛的關注。在“展望G20中國峰會”的分論壇上,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央行副行長易綱出席并發(fā)言,闡述G20的目標,介紹目前工作進展。 在3月21日的午餐會上,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表示,“目前峰會的籌備工作很順利,在穩(wěn)步有序地推進,中方愿意以開放、透明、公開、高效的這種風格與國際社會,特別是與G20各成員國,與在座的企業(yè)家、學者密切地合作,努力使這次峰會取得成功,為世界經濟作出貢獻! 顯然,還有不到半年時間將會在杭州舉行的峰會,將會成為全球焦點。如何協調差異如此之大的20個國家達成共同目標,并采取行動推動經濟增長,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是考驗。 |
上一條:新經濟新動能 中國經濟調頻“雙引擎”[ 2016-3-22 ] 下一條:鄭聯盛:加強預期管理 提升貨幣政策效應[ 2016-3-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