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_九九精品视频国产_亚洲H片大全视频_依依成人社区最新

專業(yè)的品牌商品交易市場
促進天津空港經濟交易發(fā)展
信息中心
當前位置:首頁 > 信息中心 > 財經資訊
中金宏觀:政策不確定性或致人民幣匯率短期承壓
本文來源于:網易財經  發(fā)布時間:2015-12-30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和即期匯率在年末最后一周雙雙跌至四年多以來的最低點。相應地,離岸人民幣匯率也錄得8月份匯改以來新低。其中,簡單的原因有年末較強的季節(jié)性外匯需求。同時,隨著開年個人5萬美元的年度購匯額度得到刷新,在人民幣貶值預期的影響下,市場對于年后是否出現個人集中購匯的情況存在諸多顧慮。此外,外匯局即將推出新的個人外匯業(yè)務監(jiān)測系統[1],又收緊了境內機構外幣現鈔收付的相關規(guī)定[2],進一步加深了市場的憂慮情緒。那么,市場的這些擔憂是否有道理呢?
      首先,個人購匯總體規(guī)模應在可控范圍之內。消費驅動的外匯需求是一個慢變量。受額度所限,個人層面的購匯渠道對海外投資意義不大,也不太可能突然發(fā)生變化。而且,投資外國資產普遍會面臨信息劣勢和額外成本,關于國際投資的一個經驗事實是強烈的本土偏好。因而,避險需求帶來的購匯行為往往會轉化為個人在國內金融機構持有的外匯存款。從歷史上看,資金向外匯存款的配置與人民幣貶值關系密切。在人民幣貶值預期的高峰時期,8月份外匯存款余額增加了270億美元,而歷史單月最大增幅是2015年1月錄得的452億美元。如果個人購匯規(guī)模大體與8月或1月新增外匯存款相當,那么即便在開年1月翻一番,個人購匯總額仍將在1,000億美元內,相當于中國外匯儲備的3%或3天的銀行間外匯交易量。
      相應地,個人購匯與資本流出性質不同。由于外匯不能用于境內支付,市場情緒改善會很快帶來外匯存款趨勢的變化。因此,個人購匯行為更多影響的是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而非其趨勢。
      進一步,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機構而非個人,因而機構行為才是人民幣匯率的主要決定力量。今年前10個月,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量是零售市場上銀行與其客戶之間總交易量的三倍之多,而后者主要是來自于企業(yè)(尤其是進出口企業(yè))的金融活動,而非個人購售匯。
      因此,個人購匯或可觸發(fā)市場過度反應,導致人民幣匯率短期超調,但其影響渠道應是通過觸發(fā)機構的激烈應對行為。匯率的中期走勢主要取決于經濟基本面因素,受個人購匯行為的影響有限。
      同時,政策不確定性抬高風險溢價,或使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短期進一步承壓。匯率管理不宜采取機會主義方法。關于政策立場的有效溝通以及維護該立場的斷然措施才有助于在市場波動時減少“羊群”效應,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個人換匯管制并非明智的政策選擇,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上一條:地方高新技術處微利時代 中小企業(yè)研發(fā)亟待支持[ 2015-12-30 ]
下一條:不安的全球貨幣市場:美聯儲加息終結歐日QE聯盟[ 2015-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