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貶值風險急升 多家新興市場央行放棄盯美元 本文來源于:金融時報 發(fā)布時間:2015-12-24 作為對美聯(lián)儲加息的應急反應,本月21日,阿塞拜疆央行突然宣布取消匯率管制,以浮動匯率制取代2011年以來本幣馬納特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話音一落,馬納特對美元匯率日內(nèi)狂瀉47.6%,瞬間跌至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阿根廷比索匯率斷崖式下跌的陰霾還未散去之際,阿塞拜疆貨幣又上演“驚魂一幕”,這讓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風險再次成為焦點。盡管市場對“美聯(lián)儲加息使得資金源源不斷流向美國”早有預期,但當這一刻真正來臨時,其巨大的“殺傷力”依然讓人心有余悸。今年以來,隨著美聯(lián)儲加息預期上升帶動美元匯率強勢上揚,除了大宗商品行情持續(xù)低迷之外,新興市場貨幣的命運更讓人揪心。據(jù)統(tǒng)計,本年度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程度最大的貨幣有巴西、土耳其、俄羅斯、南非、墨西哥和印尼等國的貨幣,截至目前平均貶值幅度高達17%。上周,美聯(lián)儲如約在本年度最后一次貨幣政策例會上按下“加息鍵”,全球市場雖然并未出現(xiàn)大幅波動,多數(shù)亞洲新興市場貨幣甚至還在上周五小幅走高,但暫時的平靜并不能掩蓋資本外流的事實。 在外匯市場上,新一輪動蕩已經(jīng)開始。本月16日,阿根廷財政部部長阿方索·普拉特·加伊宣布,取消實行了4年的外匯管制措施,逐步形成以外匯市場供需為基礎的單一浮動匯率機制,由此引發(fā)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匯率的大幅波動,單日最大跌幅高達41%。緊隨其后,阿塞拜疆央行在今年2月將本幣匯率下調(diào)25%之后,本周一再次推出新政策。該行在聲明中稱,央行決定從12月21日起轉(zhuǎn)為浮動匯率機制。基于這一機制,馬納特匯率將由外匯市場的供求所決定。之所以做出這一決定是因為外部沖擊不斷增強,必須采取措施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將本國外匯儲備保持在關鍵水準上,并確保本國經(jīng)濟的競爭力。 因美元匯率高企而倍感頭疼的央行還有越南。早在今年8月,越南央行就決定擴大越南盾的每日交易區(qū)間,從此前的中間價上下1%擴大至2%。于是有分析指出,鑒于越來越多的新興市場央行紛紛允許做出政策調(diào)整,此番景象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極為相似,畢竟先是有了泰國央行在當年7月放棄了盯住美元,在國際炒家的興風作浪之下,才有了席卷整個東南亞的金融風暴。對此,高盛已發(fā)出警告———拉美國家正在重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機構(gòu)的策略師也表示,新興市場資產(chǎn)的“苦日子”還未結(jié)束。 毫無疑問,美聯(lián)儲決策、美元走勢一向是新興市場貨幣大幅下挫的“罪魁禍首”。美元走強讓新興市場貨幣乃至整個非美貨幣都陷入“被動貶值”的泥潭,從而成為拖累近期全球市場表現(xiàn)的最主要因素。與此同時,全球貨幣政策走向進一步復雜化,這種“政策差”同樣會加大本幣的貶值壓力。此外,本幣大幅貶值意味著新興市場資產(chǎn)的吸引力在下降,進而加劇了資金外流的壓力,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著實令人擔憂。 |
上一條:日本2016年度預算案基礎財政赤字達11萬億日元[ 2015-12-24 ] 下一條:綜述:自貿(mào)戰(zhàn)略的中國智慧[ 2015-12-25 ] |